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热爱,10月1日,我院组织来自18个国家的47名来华留学生赴贾汪潘安湖湿地公园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指尖上的中国”主题文化体验活动。
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杨玉老师首先向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及象征意义。从春节窗花到婚庆喜字,从十二生肖到吉祥纹样,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令留学生们惊叹不已。“原来一张红纸可以表达这么多的祝福和故事,真是太神奇了!”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妮娜兴奋地表示。
在实践环节,同学们从最基础的“双喜字”和“五角星”剪法开始,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一步步折叠、描画、裁剪。尽管初次尝试略显生涩,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白一得第一个完成作品,他激动地说:“这是我送给家人最特别的礼物,我想让他们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下午,同学们在专业面点师的带领下,亲手学习制作中国传统节日美食——月饼。活动现场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馅料、模具和包装盒。在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留学生们首先了解了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月饼所承载的团圆寓意。随后,大家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制作环节:揉面、包馅、压模、脱模……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新奇与挑战。
“原来月饼是这样做的!自己动手的感觉特别不一样。”来自布基纳法索的留学生麦克第一次尝试制作豆沙口味的月饼,他小心翼翼地将面团捏成圆形,再用模具压出精美的“花好月圆”字样,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此次活动不仅让留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一张张红纸,剪出了异彩纷呈的文化交流图景,也剪出了属于他们的“中国记忆”;一块月饼,一份心意,跨越山海,连接起不同文化背景学子的心灵,共同书写属于这个中秋的温暖记忆。
文字作者:房立政
图片作者:黄之玲(缅甸)
图文审核: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