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哈布(ALI MOUSSA ABDOUL WAHAB),男,喀麦隆籍,1993年11月生,现为矿业学院2021级采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13年来华留学,在同济大学学习汉语一年,2014年开始在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学习本科,2018年保送硕士研究生,2021年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瓦哈布同学成绩优异、思绪敏捷,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连续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全奖)资助;他与人为善,勇敢担当,是老师同学眼中“最可靠的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瓦哈布的身影。
热衷汉语 醉心中华文化
从最初的汉语小白,到如今的“中国通”,瓦哈布在中国的8年里,怀揣着最初的梦想和热衷中国文化的心,他的足迹已经遍布中国11个省份的25个城市,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西宁,他用脚步承载热爱,在与各地中国人民的交流中提升自我。早在2016年,瓦哈布就一次性通过国家汉办组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五级考试。“我2013年到中国的时候,连‘你好’都不会说,但是现在我在中国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西安是瓦哈布最喜爱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的古老神秘和青春活力都是吸引他的原因,尤其是西安的古建筑如钟楼等,总会让他联想到很多的事情。
与人为善 热心志愿服务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句子是瓦哈布在同济大学学习汉语时学的一句古文,“古文很难懂,但是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在心里提醒自己,要与人为善”。
2020年疫情全面爆发后,瓦哈布不顾全家人反对,坚持留在中国,并主动担任国际学生公寓安全员的工作。在校园封闭管理的100多天里,他是国际学生生命健康的“安检员”,坚持每天为200多名留校国际学生做好体温测量及健康记录工作;他是国际学生安心生活的“服务员”,他连续2个月无偿帮助留校学生从校外取快递、团购食材;他是国际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员”,由于瓦哈布来华时间长,对中国及学校的情况了解较多,通晓中文、英文、法语等多国语言,他主动深入学生宿舍,为有恐慌、烦躁情绪的学生疏解心结,先后与辅导员老师一起,帮助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近10人。
为了让英文授课国际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瓦哈布主动报名担任国际学生金工实习课程助教。每次课前他都要向老师提前了解课程主要内容,查询各种专业词汇的中英文表达,提前做好大量准备,流利、准确地转达老师课堂中讲解的内容,成为学生心中最亲切、可靠的“瓦老师”。自2018年9月至今,瓦哈布已协助老师累计完成近120课时的金工实习课程助教工作。
2021年,“医院”成了瓦哈布除了学校以外最熟悉的地方。我校1名布隆迪学生因心脏疾病多次住院治疗,因疫情等原因,该生家人无法来华看护,瓦哈布便成了学生的“监护人”。他在病床前守护生病的学生累计26天,现在的他对于换尿垫、采集大小便样本等流程都淡然处之,无怨无悔。白天的时候,瓦哈布要帮助生病学生完成各项检查,协助医生交待病情;到了晚上,他还要埋头苦干,完成自己的各项科研任务。当别人问起瓦哈布为什么愿意为了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学生付出这么多的时候,他真诚地告诉大家:“我们都远离家人在外求学,生活中难免会有困难,更何况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只有我主动去帮助别人,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才会对我施以援手。”
坚定理想 奉献青春智慧
喀麦隆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但矿业方面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及其短缺。这也是瓦哈布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坚持学习采矿工程的原因。他想将在中国学习到的先进采矿技术、矿坑修复理念等引进国内。今年是瓦哈布在中国的第8年,8年来他了解到了许多中国历史,尤其在学习了习近平给北大留学生们的回信后,他更深入地学习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他深深地被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打动。“博士毕业后我想回到我的国家,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来建设我的祖国。”他相信,喀麦隆祖国大地下的丰富矿藏会成为助力国家发展的宝藏,而自己也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建设祖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成为一个“宝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