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1951年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这三校的矿业工程类文献也相应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图书馆。2008年,适应学校发展战略和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需求,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新馆落成,自此开启了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新时代。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图书馆已形成了以矿业为特色,以理工为重点,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至2021年底,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45万册, 电子图书441万种, 中文数据库97个, 外文数据库143个, 中外文纸质期刊1326种。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煤炭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点围绕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开采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重点致力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的关键理论与技术两大研究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的科技开发及成果的转化。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技术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技术课题1项,国家级纵向项目20项,科研经费(纵向、横向)逾1亿元;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80多项。获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出版专著2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地下工程与结构、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等部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而成。实验室的建设以国家深部资源开发与重大地下工程建设为背景,以创建阐述深部岩土介质特殊力学性质的理论创新体系和构建解决深部地下工程复杂稳定行为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总目标,以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控制理论、深部土力学特性及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以及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为重点研究方向。
三、实验教学平台
(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四、科研平台
(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五、其他学习资源
本平台包含中国矿业大学校本网络课程、学银在线、中国大学MOOC以及尔雅通识课程等资源。
(二)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是隶属于中国矿业大学的高校综合性博物馆,以收藏、展室、传播煤炭科技发展和能源高校办学历史,传承、弘扬、凝聚煤炭行业文化、大学文化、科学文化为核心使命。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主体工程于2008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达18980平方米,建筑总投资5191.4万元。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及徐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目前有常设场馆展厅7个,包括校史馆、自然陈列馆、李可染艺术展厅、采矿科技馆(采矿工程技术教学示范中心)、李可染艺术展厅、仇高驰书法厅、人文艺术馆及煤炭企业馆。